砂石骨料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?
發布時間:2016-05-23
砂石是依附于天然石礦資源的產業,在過去的幾十年,是以傳統的粗放式發展為主,近年來逐漸轉為工業化大規模生產。我國砂石骨料產業的發展可歸納為三個重要階段:
起步階段(1949年——1977年):自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近30年間,特點是砂石骨料需求量小,供應充足;所用砂石多為天然形成的自然資源,以人工開采為主,設備簡單,發展緩慢。
機械化開采階段(1978年——2010年):特點是市場需求量大,供應充足,但自然資源儲量已顯不足。機制砂石開始發展,市場供應以天然砂石為主,機制砂石為輔。產業仍是粗放式發展。
產業轉型升級階段(2011年到現在):特點是以機制砂石骨料為主,以天然砂石為輔;市場需求量大,部分區域自然資源枯竭,供應緊張;機制砂石骨料快速發展,行業的政策、技術標準規范等逐漸完善;市場得到了規范,市場逐步細分,面向高性能、耐久性混凝土骨料的比重不斷增加;環境保護工作得到高度重視。
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,建筑、道路、橋梁等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,砂石骨料用量不斷增加,開采技術和機械裝備快速發展,由早期的江河湖泊人工開采發展到機械開采,再發展到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機制砂石規模化生產。如砂石骨料生產線,洗選環節,已由技術陳舊、功能單一的洗砂設備,發展到自動化智能化的多功能環保洗砂機(洗砂回收一體機),這不僅提高了砂石骨料的產量和品質,而且實現了砂石骨料生產線的綠色、無污染生產。
洗砂回收一體機圖
推薦文章:水洗砂機械之洗砂回收一體機